(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已进入“爆发期”,近三年转化项目超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这个数量是上一个三年的五倍。这是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今天下午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数字。今天,《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发布,而随着“大零号湾”建设的推进,作为核心引擎的高校将释放更多潜能。
近年上海交大以体制机制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改革作为切入点,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细绳子,专门设立针对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撑晋升通道等,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有效激发师生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交大系科创企业已经成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已经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五百亿,其中估值超过两亿的企业有29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师生校友在“大零号湾”开办企业已经超过600家,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企业排队申请科创板IPO。
“从人才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大零号湾’的诞生是城市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丁奎岭表示,“大零号湾”把人才链和创新产业链贯通,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将在此转化;同时,大学的前瞻布局协同区域发展机会,激发、鼓励师生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增加“大零号湾”的创新策源能力。
一系列政策、资源支持都将继续激发高校创新驱动力。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透露,将通过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和机构,统筹推进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以及相关的龙头企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和新建培育。上海交大率先开展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首批试点,华师大成为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给予基础研究更长期更稳定更集中的支持,结合闵行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将加快启动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持续推进本市“双一流”建设,通过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完善科技基地布局等举措,积极提升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同时将支持高校发挥知识溢出效益,完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采取专项投入支持开展人才揽蓄工作,构建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对接机制等。
区域资源也将在大零号湾集中,闵行区将树立科技创新全链条观念,加快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闵行区区长陈华文透露,争取在“大零号湾”投入千亿资金,包括发起“大零号湾”金融联盟集聚规模达300亿元的基金,重点支持创新策源、金融服务、环境优化等设立15亿元“大零号湾”专项资金,同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存量地块改造和成片开发。此外,还将聚焦企业、人才所需所求,加快建设体育公园、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未来3年新增5000套以上人才公寓,还将和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共建基础教育园区,并积极筹划建设一家研究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