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一抹亮色。连日来,江苏各地“真金白银”的促消费政策、花样繁多的活动,以及出新出实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更是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再添“一把火”。
进入6月,南京市宣布启动大宗消费补贴政策,各区随之出台配套活动。眼下在秦淮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叠加享受1万元补贴。市民张明明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下单,这两天当她在手机页面上申请补贴时,发现已有400多位消费者递交了资料:“这次补贴力度真的很大,也让我下定决心买了人生的第一辆小车,是一款新能源的suv。我已经在手机上申请了补贴,算下来有六、七千。”
常州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实施一个月来,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4月17日至5月31日,常州汽车累计上牌数为2043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上牌数为7367辆,渗透率为36.06%,申请补贴者超3600人。4S店工作人员刘进:“从油车来置换新能源车的人也很多,像今天我们展厅也坐满了人。人非常多,大多数都是首次到店,直接下定新能源车。销量方面,是呈上升趋势的。”
(资料图片)
与补贴同步推进的还有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近日,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充电桩供电配套设施“整体加装”工程经过近2个月的施工,开始进入收尾阶段,不久以后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给电车充电。江阴市供电公司三新分公司综合管控中心主任谭晶介绍:“我们摸底排查了全市各个街道、村镇的一些汽车充电桩的安装需求,结合政府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农村项目建设等举措,对全市村镇充电桩的供电设施进行了一个提前建设。截至目前已为全江阴1.79万个充电桩进行了供电配套设施的建设。”
为应对假期高速公路充电“波峰”造成的充电难、排队长等情况,各地出新招、出实招,以缓解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江苏常州滆湖高速服务区内,自主研发的江苏省首台“城市应急方舱”,它不仅能同时给两台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还能为需要紧急充电的车主提供救援服务;在无锡,忙碌“奔走”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实现了从“车找电”到“电找车”的转变;苏州则启用移动充电车为车主提供应急服务等等。这些新型补能设备、服务措施,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的有力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成为外贸出口新亮点,这也带动供给端车企不断规划新车型和增加产能投资。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的安费诺汽车连接系统(常州)有限公司,今年陆续增加了多条产线,为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线缆。公司总经理许航告诉记者:“吉利汽车有80%的汽车连接线都来自于我们的常州工厂,比亚迪、理想、东风日产、还有北汽在常州建厂,使得我们有机会跟他们来贴近服务,供货上面更加方便。”
理想汽车对外事务部总经理贾刚则表示,将坚定自身发展信心,扩大规模:“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摊薄成本,让更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到我们的产品上,同时对于我们的合作伙伴、供应商规模的提升,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发展信心。”
就在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再提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50%,但部分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10%,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
对此,江苏省印发《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下一步,江苏各设区市将开展新能源汽车进县乡,和“苏新消费”、“水韵江苏”等品牌消费推广相结合,推动实现全省年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万辆以上。(江苏新闻广播/常州台/江宁台 )
无锡: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无锡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其中提到,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加快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满足车辆充换电需求及新能源汽车城际出行需求。(无锡市生态环境局)
毕节: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的形成
毕节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毕节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加强道路、能源、管网、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毕节市人民政府)
重庆:基本实现高速公路每隔50公里一座充电站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重庆全面铺开全路网充电桩设备布局,截至今年5月底,重庆高速公路建成运营的169个服务区中,已有139个建成充电站,充电桩位达574个,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达到82%,基本实现高速公路50公里内有充电服务。(重庆日报)
山东:首个近零碳服务区建成运营
近日,山东高速集团京台高速济南近零碳服务区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服务区是继济南东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之后,山东成功打造的首个近零碳服务区,标志着绿色低碳服务区建设正式进入推广阶段。该项目通过实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等新能源解决方案,降低服务区运营碳排放。
为实现近零碳效果,项目进行了两项重要创新。一是打造光伏观光廊道,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降低道路热岛效应。二是构建“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构架,实现光伏、储能、充换电等设施的数据聚合和协调控制,未来还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实现“源-网-荷-储”电力电量平衡和优化协调运行等功能。(山东省国资委)
济南:公共充换电站达589座、充电桩保有量5.4万个
近3年来,济南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2023年一季度,济南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已达111459辆,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193.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90.8%、公交客车占5.5%、专用车占3.7%。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同步提升。当前,济南公共充换电站达589座;充电桩保有量在5.4万个左右,相比2019年底,增长率约为1172.7%;其中,公共充电桩近8900个、专用充电桩近2700个、自用充电桩可达4.2万个以上。从充电量来看,济南2020年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共计充电总量101.2万度;2022年充电总量增至3314.87万度,增长3175.6%。(济南日报)
广西:河池市累计建成充电桩3229个
广西河池市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推行“有快有慢、快慢结合”、“车桩协同发展”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充电桩建设。截至2023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达到14372辆,较去年同期新增5465辆,累计建成充电桩3229个,较去年同期新增1391个。根据《河池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专项规划》,到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充电站点约419个,新建充电桩约5720个,满足约3.28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形成以综合站为核心,各类型充电站为主要布点,覆盖全市2区9县,满足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城市、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立体网络。(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