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富华大厦,乘坐电梯直达地下一层,便来到中国迷你仓有限公司的一处仓储网点。打开仓门,7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蓝白相间的铁皮仓一径铺开。打开微信,查询仓位,自助选仓,在线支付,开锁储物……用户仅凭一部手机,3分钟就能完成一个迷你仓的租借和使用。迷你仓业务是香港“80后”青年曹肇棆的创业项目。
“世界的机遇在中国,香港的机遇在内地——这是我在内地创业以来的最大心得。”谈及创业的感受,曹肇棆这样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身在香港的曹肇棆发现在诸多金融机构裁员的时候,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在北京的分支机构却在招聘。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曹肇棆决定到北京工作。15年过去,曹肇棆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完全与北京融为一体。
曹肇棆留意到欧洲和香港的迷你仓业务,他发现内地的大城市虽然有储物的巨大需求,但迷你仓商业模式还很少见,于是开启了创业之旅。
2014年,曹肇棆的第一个迷你仓线下网点在北京国贸投入使用。短短6个月时间,曹肇棆和他的合伙人完成了从产品、技术到团队的搭建。时至今日,曹肇棆依然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个客户李女士曾租用2个小型迷你仓来存储换季衣物及小型电器。此后,随着业务的发展,迷你仓所存储的东西愈加庞杂,甚至远远超出他的预想:装修暂存的家具、孩子用过的婴儿车、有纪念意义的画作、淘宝商家的货物……“每一间小小的迷你仓,都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独有的角落。”在曹肇棆看来,迷你仓存储的不仅是生活物品,还寄托着社区居民的情感价值。
曹肇棆说:“我还记得当年第一个网点完成布置的场景。经历了多日的劳累,我坐下来欣赏自己的创业成果,忽然想到如果有一天网点扩展到100家,对日常运营人员的需求会是大量的。即使压缩到一个人兼职完成,100个网点也需要100个人。这样的人力成本将会对尚属新生业态的迷你仓业务造成巨大压力。”经过思索,曹肇棆决定借助互联网手段解决这一难题,他奔赴杭州寻求合作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科技,为个人、家庭和商家提供小型物品的自助存储服务。
2017年,公司旗下的主打品牌“CBD迷你仓”获得1800万美元A轮投资。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曹肇棆的创业项目之所以能打动投资人,除了能为用户提供大小可变、控温控湿、安全放心的储物空间,还在于抓住了城市更新的风口,实现了用户需求、城市发展、商业价值的多赢。曹肇棆告诉记者,在北京,有许多大楼和小区的地下库房没能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将这些闲置的空间资源加以改造,盘活为优质的仓储空间,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018年5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使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2022年5月,北京市《腾退地下空间管理和使用指导意见》正式实施,鼓励利用腾退地下空间用于仓储、便民店、物流自助终端等便民商业服务网点,补充完善街区服务功能。
利好政策的出台让曹肇棆的迷你仓事业蒸蒸日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建成了40个智能存储站网点,总投资1.5亿元,总存储容积超3万立方米,其中1万立方米为自持物业。“既能满足居民的储物需求,又契合城市的建设理念,还能看到首都发展为企业带来的更大机遇,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曹肇棆坚信,迷你仓事业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曹肇棆说:“北京拥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每天都有新的机遇出现,激励我们展开创业创新,这是吸引我扎根于此的最大魅力。”和曹肇棆一样,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在规划职业时将目光投向内地。如今,曹肇棆还身兼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等职务,热心社会公共事务,为香港青年融入内地搭桥引路。“希望有知识、有志向的青年朋友目光更加长远,到内地寻求更大发展。这里有很多机遇,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曹肇棆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 刘 亮)